派翠克 一歲半 Patrik, 1.5
全球目前已經有10個認可同性婚姻的國家,同志婚姻權益在許多國家掀起辯論的同時,
瑞典電影Patrik,1.5卻提出一個不同的觀點,而同志在這部電影中也不再千篇一律的扮演受壓迫憤怒弱勢的一群。
【影片介紹】
一對同志戀人Sven及Goan搬到新的社區,即使是先進強調人權的北歐,同志依然會有社會接納與否的問題。小朋友按門鈴罵死同性戀,大人則是有意無意的疏遠或保持距離,雖然話題嚴肅但表現方式輕鬆,讓人一笑置之。
Sven跟Goan想申請領養嬰兒,但即使承認同性戀婚姻,也沒有任何國家願意提供嬰兒給同性戀家庭,直到一個收留青少年的機構因為信件上標點符號位置放錯,把十五歲的Patrik送到想要小嬰兒的同性戀家庭中。
Patrik有犯罪前科,是個年少輕狂的孩子,也極力排斥被同性戀家庭收養,兩個同志爸爸的生活也因Patrik的進入產生了變化。
吃不消的是Sven!Sven 和前妻育有一女,因受不了家庭生活的不自由,才與前妻離婚,愛上Goan,直到Patrik出現,Sven才發覺自己依舊無法過平凡家庭生活,Goan所嚮往的那些安定、幸福的家庭生活模式帶給他極大的壓力,甚至跟男同事搞外遇,最後選擇離開Goan。
幻滅之餘,Goan與Patrik被迫展開「非一般」的家庭生活。
電影裡呈現的有趣又窩心。
瑞典備受矚目的新銳女導演用體諒和詼諧兼具的方式,不同以往同志議題電影,Patrik1.5從正面的角度探討當代同志家庭模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包容和諒解。
【影片心得】
我並沒有去過瑞典,無法得知當地的同志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不過女導演Ella Lemhagen也無意把「Patrik1.5」拍成一部灰暗寫實的紀錄片,從片頭就讓觀眾進入一個色彩繽紛且家家戶戶和樂安詳的美麗社區,但也透過一個個花木扶疏的花園,來對照隨後漸漸被戳破的完美表象,也自然的表達同志與異性戀家庭間的差異。
看完「Patrik1.5」其實我想到了「喜宴」,不同的是「Patrik1.5」沒有父母長輩的親情壓力,還大方承認兩名同志主角其中一個曾與異性結過婚,儼然撥開了「喜宴」裡主角的最大的障礙,或是外界某些的大驚小怪(譬如同志怎麼能和異性發生性關係?!)而步入下一個問題。
「喜宴」並沒有處理小孩長大後要怎麼理解有兩個爸爸或是兩個男人在一起的問題。「Patrik1.5」明白了當的觸及了「喜宴」及現實生活中同性戀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困境。
瑞典是世界第7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根據歐盟2008年所做的民調也顯示瑞典是在同性婚姻議題中表示贊同比例第二高的國家,有71%的瑞典民眾尊重同性婚姻,有51%贊成同性伴侶領養子女。但無論贊同比例有多高,都不表示每個人都贊同。
因此我們看到當主角搬到新家,面對鄰居大方介紹彼此時,左鄰右舍那股驚訝卻強裝鎮定的表情,以及有的小孩對他們的不敬,甚至是家長對其專業的污衊(Goan的職業是醫生)。但導演並不向外去宣示或抗議,而是向內把矛盾聚焦在家庭上,誤被送來的15歲少年起先擔心自己會被兩個怪叔叔染指,男同志則擔心半夜會被不良少年殺害,誰沒有成見呢?
「同志伴侶」遇上「問題少年」一樣是非主流的族群相遇到底有無可能創造出另一種非主流的家庭模式?
Goan在餐廳裡指著各式各樣的異性戀家庭,問Patrik嚮往的是哪種家庭,老夫老妻牙醫師?
有一堆兄弟姐妹但父母親卻不盡相愛的大家庭?
雖是帶點嘲弄但也真的指出了一個未知?
如同社區有搞外遇的夫妻、性無能的老公放任老婆亂搞等等…異性戀家庭是否真美好?
同性戀家庭是否如洪水猛獸一樣不該被接受?
導演也毫不避諱呈現好不容易被承認的同性家庭,也會發生和傳統家庭一樣的外遇、分居等等衝突,不粉飾太平,也更貼近真實。
預告片
- Aug 25 Wed 2010 02:05
派翠克 一歲半 Patrik, 1.5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